人物訪談
首頁  -  講基礎故事  -  人物訪談  -  正文
【迎校慶 人物訪談】 病理學系 徐惠老師

作者:采寫:張蘊 曹瑞婷 桂嘉琪(衛管2001班) 時間:2022-05-16 點擊量:



病理學系 徐惠老師

個人簡介: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病理學系講師。2013年獲醫學博士學位。2009.7-2010.7在德國Nuernberg-Erlangen大學病理研究所進修。一直從事病理學教學、科研和臨床診斷工作。曾參與多部病理學專著的編譯工作。

Q:談及成長過程,老師有沒有遇到什麼印象比較深刻的人或者事情啊?

A:我是同濟醫學院畢業以後留校當老師的,非常榮幸能在這裡學習和工作。我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被稱為同濟雙璧之一的病理系武忠弼教授。我當年參加工作的時候武教授還健在。武教授每天早上7:00就會出現在辦公室。教授曾因為晚上上下樓時摔倒過幾次,大家讓他休息,但他基本上還是會工作到晚上十點之後回家。武教授學識淵博、治學嚴謹,編譯了很多病理學的經典專著和教材,諸如《外科病理學》《裡德病理學》等。武教授對母校忠誠熱愛,為促進中德之間的文化交流,為母校的發展、人才交流、為病理學系的發展嘔心瀝血,即使在最後的病重階段也還在為之操勞。武教授待人很寬和,非常平易近人,當年很多同濟的學子都聆聽過武教授慷慨激昂的演講,很多事情隻要他能夠自己做的,諸如發郵件、寄稿件這些小事都自己親力親為。武教授愛同濟、愛病理、愛學生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Q:我們這學期也正在學習病理學這門課程,想請問一下您對我們學習病理學有沒有什麼建議?

A:病理學是一門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橋梁學科,主要側重形态學的研究。本科階段的學習,我的建議就是一定要重視病理實習課。要将老師講的理論内容落實到實習看到的每個切片或者标本中。我覺得結合标本和切片的形态改變,更容易理解相應的理論以及引起的臨床表現,而不是死記硬背。你們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可能會有不同的體會,但是一定要注意局部和整體、形态與功能、病理變化與臨床表現之間的聯系,而不要覺得病理學隻是孤立的細胞或者器官改變。

Q:那比如說在科研或者工作方面遇到了困難的時候,您是怎麼去解決它的呢?可以舉一些讓您印象比較深刻的例子。

A:在臨床上,病理學仍是許多疾病診斷的“金标準”,也是提供治療依據的最可靠方法之一。因此病理學系的教師除了教學、科研外還有臨床診斷的任務。我從事的雖然隻是其中一個小的分支,但有的時候我們會遇到很難診斷的病例,以前沒有見過,那麼就會和同事及臨床醫師生進行讨論,還要去查閱很多的文獻,借助很多新的技術方法驗證。我自己就曾遇到一個非常罕見的兒童肝髒疾病,當時就和我的老師、同事們一起商量,我們查閱了很多的文獻、書籍,最終确定了那是一例非常罕見的兒童代謝性肝病,當時國内還沒有這種病例的報道。我們通過形态學觀察結合臨床指标,在最短的時間内明确了診斷,我覺得我的所學能夠用來解決問題,這是很有成就感的。

Q:現在很多年輕人對未來感到比較迷茫,您對我們青年的一代有什麼樣的期許呢?

A:我能夠理解大家對于未來的困惑,比如說四/五年以後要幹嘛,是讀研還是工作。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自己的興趣和愛好,然後持之以恒地走下去,這是能夠讓你在以後的工作和生活當中遇到挫折的時候堅定下來的動力,也就是所謂的初心吧。

Q:非常謝謝老師。最後,今年是我們學校的70周年校慶,在這個非常有意義的時間節點,請問您對學校有什麼樣的期待和祝福嗎?

A:在華科70周年校慶和同濟醫學院115周年院慶之際我祝願我們母校能夠越辦越好,我們的學生有更美好的未來!

IMG_20220324_150214

IMG_20220324_150540

學院地址: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硚口區航空路13号

                  同濟醫學院88858cc永利官网2号樓1426室

郵編:430030 | 電話/傳真:027-83692608
院長信箱:jcyb@hust.edu.cn  
Copyright@ 中国·永利(8858cc·Macau)官网-Branding Company 版權所有 鄂ICP備05003322号-1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