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體解剖學系 李忠玉老師
個人簡介:同濟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學士、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解剖學專業碩士、博士。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解剖學系教師,長期從事解剖學課程本科生及研究生教學,教學效果良好。參與帶教及培訓新進教師與進修教師,從事教研室本科教學秘書工作,與教研室各位老師共同維持各項教學活動高效有序進行。目前參與汪維教授課題組的科研及實驗室管理工作,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多項,主持及參與多項教學改革項目,發表數篇相關教學文章及科研文章。
Q:您有多久的教齡,當時您為何選擇成為一名大學教師呢?
A:我是90級臨床醫學一大班的,95年畢業到現在已經27年了。當年畢業之後,相比進入臨床而言更喜歡現在的基礎教學方向,所以就選擇了留校。
Q:您能介紹一下您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經驗嗎?
A:人體解剖學是醫學基礎課程,對學生後期的學習及工作都會有深遠的影響。由于解剖學教學比較枯燥,并且不同專業的學生對解剖知識掌握的要求不同,因此我們會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如藥學、檢驗及管理專業的學生主要的培養目标是樹立醫學意識,對人體結構有大緻的了解。而臨床醫學類專業的學生則需要詳細細緻地掌握人體正常結構,為此我們在授課過程中會講解涉及的相關臨床病例,增加同學們的興趣。由于醫學材料及醫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教研室正逐步與臨床相關科室建立合作,讓臨床專業的老師參與,了解臨床對基礎知識的需求與最新的動态,并在課堂上向學生介紹。
Q:您在教學過程中最看重什麼?
A:學生的需求、個人素質與能力的培養.
Q:您認為教書和育人這兩方面該怎麼诠釋呢?
A:我覺得教書與育人這兩方面是相輔相成的,我們教的是醫學生,而醫學生的神聖使命是救病治人,學生既要有紮實的醫學知識,也要培養良好的醫德,這些都要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慢慢潤物細無聲,如組織學生參加遺體捐獻紀念活動,學生局解操作之前會對大體标本獻花緻敬。
Q:在您這麼長時間的教學生涯中您最滿意或者欣慰的人或事是什麼?
A:同濟的人體解剖學教研室從我入職到現在,傳幫帶的規矩一直延續着。我本科畢業留校後,陳豔賢教授從教學到标本制作都是手把手的教,正因為有這樣好的傳統,解剖教研室的老師都有很好的解剖學基礎,都能完整的上完《系統解剖學》與《局部解剖學》兩門課程。朱長庚教授及劉慶瑩教授是我的博士導師,兩位教授學識淵博、治學嚴謹,編譯了很多解剖學的經典專著和教材,諸如《神經解剖學》等,他們都是我人生道路的指路燈、引路人。
最欣慰的事是在學院體檢或到臨床看病的時候被學生認出來,會高興的說我教了他們哪一門課以及他們是哪一屆、什麼專業的。
Q:七十周年校慶您想對華中科技大學包括同濟醫學院送上什麼祝福呢?
A:祝願母校能夠越辦越好,為我們的學生提供更好的平台與機會。
Q:您對當代大學生有什麼樣的期望與祝福呢?
A:建議大家都要充分利用好學校提供的平台和機會,向老一輩科學家學習、用實際行動踐行醫學生誓言,練好基本功,為祖國的醫藥衛生事業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