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理學系 何西淼老師
個人簡介: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濟醫學院88858cc永利官网生理學系主任,基因組與蛋白質組研究中心主任,國際計算生物學協會(ISCB)與國際人類基因組組織(HUGO)成員,武漢市生理學學會理事長,湖北省生理學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生物信息學學會理事,湖北省醫學會遺傳學分會委員,華中科技大學歐美同學會副會長。2002年同濟醫學院醫學信息學本科畢業,2009年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獲基因組學博士學位。2009-2016年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癌症研究所從事DNA甲基化與核小體分布等表觀基因組學研究。2016年9月入職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88858cc永利官网。華中科技大學“我最喜愛的教師班主任”稱号獲得者。科學出版社《生理學》編委。本科生課程主講《醫學基因組學》和《生理學》,參與《分子細胞生物學》和《醫學導論》教學;研究生課程主講《表觀基因組學與精準醫學》,參與《受體與疾病》,《科研入門》和《Genetics and Genomics》(全英文)等課程教學。現主要研究方向為表觀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和精準醫學。已在Genome Research、NAR、GPB、GBE等雜志上發表文章43篇,總引用2700餘次,H-index為17,H10-index為22。Evolutionary Bioinformatics副主編,Current Medical Science編委。
Q:何老師您好!首先,請問您當初為什麼選擇從事老師這一職業呢?
A:成為老師可以說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吧。小學的時候經常被問到自己有什麼志向,就想當老師。但當時我腦海中的老師可能就像自己的小學老師一樣,包括我家裡的人,比如我父親。但是後來我發現,當高校的教師還是不太一樣。你們應該都知道裘老,裘法祖院士,是我們同濟的一面旗幟、醫學大師。我讀書的時候,中央電視台經常來采訪裘老。我記得有一期《大家》節目裡,談到做人做事做學問,裘老就講《左傳》“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的名句,高校教師要有著書立說、啟迪思想的責任。在我看來,高校教師是看重做學問和育人并重的職業,所以,我就選擇了當老師。
Q:在您眼中,這一職業最需要具備什麼素質或者技能?
A:我認為當老師,第一就是要熱愛這份工作,熱情是在工作中成長的基礎。除此以外,老師這份職業,尤其是高校的老師,對專業素養的要求是比較高的。專業素養要求高,尤其是我們兼任教學和科研兩項工作,就意味着要具備很強的學習能力,而且是終身的學習能力。因為知識在不斷更新,我們的知識體系也需要不斷更新,要與時俱進。除此之外呢,大家一定覺得老師的表達能力很重要,因為老師需要把晦澀的知識表達清楚、讓學生理解。但我覺得與表達能力相對應的,其實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傾聽,要知道學生在想什麼。大學教育是個相對開放自由的狀态,我講課的時候,可能學生會提出來一個我也不曾思考的問題。這個時候更要聽這個學生在想什麼,我才可以自己進一步學習,提高自己。
Q:在工作期間,讓您感到最有成就感的是什麼?
A:我感到最大的成就感就是傳道授業,我可以把我知道的知識教給學生,可以讓我自己的思想,尤其是做學問的一些思想,做到薪火相傳。有的時候人們開玩笑說世界上最難的兩件事,一件事是把錢從别人的口袋裡放到自己的口袋裡;另一件事就是把思想從自己的腦袋裡裝到别人的腦袋裡。所以我們作為老師,一直在做的就是最難的事情之一,就是要把我們的知識裝到學生的腦海裡去。這個過程需要藝術,也需要我們剛剛說的一些技能,而我在這個過程中也在不斷學習。所以,做這份工作還是能給我帶來很大的成就感。
Q:在大學的課堂裡,學生的注意力總會不太集中,您覺得可以怎樣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提高整個課堂的效率呢?
A:其實我也遇到過這個問題。在教學方面其實我還算是個新手,因為我回國任教也才五年多的時間,這五年多裡我也是在不斷學習。就我個人經驗來講,首先在講課的時候要有熱情。此外,在講知識的時候也可以考慮學生們的喜好。比如很多人喜歡聽相聲,相聲裡逗哏很喜歡自嘲,我有時也會學到課堂上。講能量代謝平衡的時候,結合疫情封控談自己的體重變化和BMI曲線,學生們就會突然覺得離自己很近。再比如講胃的消化時,有個知識點就是胃的緊張性和形狀,我就會聊到男同學們都喜歡的金庸的小說,小說裡俠客們仗劍走天涯,除了劍,他們還會帶着什麼?酒囊!再結合着胃對酒精的吸收作用、胃和酒囊的形狀相似性等等,學生們就會自然而然地把這些知識串起來。除此以外,我還會結合自己經曆講一些故事。比如在我講《醫學基因組學》這門課時,對基因組學這個名詞進行溯源,我就會講到3位科學家1986年在一次學術會議後一起去酒吧喝啤酒時想出來的,而那個酒吧距NIH很近,我在NIH待了七年,每天上下班都會經過那裡……就這樣把曆史故事和自己的親身經曆結合起來講給學生們,我也發現他們很喜歡聽這類趣事,用這種方法也可以拉近和學生們的距離。
Q:今年剛好是華中科技大學建校七十周年,請問您的華科記憶裡有沒有什麼給您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可以講給我們聽聽嗎?
A:學校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的家國情懷和人文情懷。在1997到2002年我在同濟讀書的時候,正值學校合并。合并之後,楊叔子院士來給我們做講座,講了許多個人經曆,包括文革期間的經曆、他去蘇聯求學的經曆以及整個工學院的發家史、奮鬥史,我能從中看到他為了學校的發展作出的犧牲,也能看到他嚴謹治學的精神,更能體會到他親口講的人文情懷、家國情懷。你們現在可能會學習《大學語文》這門課,要知道這門課程不是所有的大學都有的,我們同濟以前也是沒有的,但是在楊院士的努力下,華工很早就在開設這門課程,培養學生們的人文素養。到學校合并時,我們發現華工的人文、家國情懷和同濟自身的同心同德濟世濟民的精神追求是相通的。另外,在我回校工作之後,疫情期間,不論是曾經華科的校友,還是我們同濟的校友,都能夠海内外守望相助,幫助學校、幫助武漢挺過來了!可以看出來,盡管學校近些年發展迅速,日新月異,而校友們這種為校為國為民的理念,一直在薪火相傳、從未斷絕!
Q:老師,最後可以請您為建校七十周年表達自己的美好祝願嗎?
A:好的,我祝同學們身心健康,學業有成!祝老師們笑口常開,事業有成!祝我們的學校在科研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為國再立新功;在教育上潤物細無聲,水到渠成,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