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訪談
首頁  -  講基礎故事  -  人物訪談  -  正文
【迎校慶 人物訪談】免疫學系 呂付佳老師

作者:采寫:吳卓蘭 張敏(衛管2001班) 時間:2022-09-13 點擊量:

免疫學系 呂付佳老師

個人簡介:2009年畢業于北京協和醫學院基礎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專業并獲得博士學位,2009年至2011年就職于百泰生物藥業有限公司研究院,2012年至2016年先後在美國密歇根大學醫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19年10月入職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88858cc永利官网免疫學系任教,講師。長期從事抗腫瘤抗體藥物的篩選、人源化改造及其藥效學評估;部分工作揭示了DNA損傷通路上的主要蛋白和神經母細胞瘤 (NB)的相關性,評價了DNA連接酶、PARP抑制劑作為小分子抗腫瘤藥物的可能性,相關研究發表于Molecular Cancer Research。

Q:在您教學科研的過程中,有沒有哪些印象比較深刻的人或者事情?

A:教學上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我們系之前負責教學的老院長吳雄文老師。有一次我聽他的課,他帶一個長長的教鞭。你知道現在已經很少有老師會用這種傳統的教鞭了,都是用電子激光筆。這個教鞭會讓我感覺到一種傳承。這種具體的物件更有一種儀式感,就像“三尺講台”更能繼發責任感的和使命感。教書育人是有傳承的。

Q:您認為在科研中如何保持持續的熱情和輸出?

A:相對來說科研比較枯燥,更多的是思考或者做實驗的過程。科研經常集中在一個很小的方面,就是你研究的那一個小點,可能關注的人并不是很多。但是在那一個很小的領域中,你每天探索的都是别人不知道的東西,我覺得這就是科研對我來說或者對大部分科研工作者來說魅力所在。雖然每個人的工作都是有意義的,但有一些是重複性的操作多一些,而科研工作是每天往前探索一點點,前進一點點的。在一個未知的領域,你每天的努力會使你去堅持科學研究這件事情,哪怕每天隻是往前推動那麼一點點。

Q:您在帶學生做科研的過程中,比較看重學生哪方面的能力?

A:對學生來說,最主要的一個就是勤奮,要有一個持之以恒,勤奮努力的過程。同時還需要有思考,有很強的動手能力。我們經常說做實驗,但也不能僅僅是做實驗,要有自己的思考在裡面,去分析它,去解決它,這樣才可能會往前推動那麼一點點。

Q:您在科研上有沒有一些想要分享給學生的經驗?

A:經驗的話,我覺得還是像剛才說的。科研或許會是比較枯燥的,尤其對于我們這些年輕的同學。科研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可能不會有産出,但是你的心要靜下來,不要時刻想着要發一個多少分的paper,科研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研究,我們探索的是未知的領域,預想的結果是a,但可能得到的結果是b。結果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很多重大科研成果都是偶然發現的。如果你抱着很強的目的性去追逐一個東西,可能你隻想往那個方向走,忽略一些看似很小卻蘊藏着更重要發現的事件。科研就要沉下心,專心做,同時還有不斷思考的過程。

Q:通過科研的視角,您對當今青年的擔當有怎樣的理解?

A:在大學裡面你們有無數的可能性,也有充足的時間。自己知道追求什麼,然後合理地利用這些時間,利用現有的資源。如果你還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那就先嘗試一些,然後慢慢地形成一個自己的體系。每個人的時間都是寶貴的,一定要抓住當下,把握好當下。

Q:今年是華中科技大學70周年校慶,同濟醫學院115周年院慶,您對學校和學生有怎樣的祝福?

A:今天你們以學校為驕傲,希望在未來的時候,學校以你們為驕傲。

學院地址: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硚口區航空路13号

                  同濟醫學院88858cc永利官网2号樓1426室

郵編:430030 | 電話/傳真:027-83692608
院長信箱:jcyb@hust.edu.cn  
Copyright@ 中国·永利(8858cc·Macau)官网-Branding Company 版權所有 鄂ICP備05003322号-1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