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蟲病曾經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主要流行于長江中下遊沿岸及其以南地區,新中國初期血吸蟲病人達千萬之多,全國四分之一的人口受血吸蟲病的威脅,大規模急性感染頻發,流行區常見“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的悲慘景象。在黨的領導下經過幾代人半個多世紀艱苦卓絕的奮鬥,我國血吸蟲病防治(以下簡稱血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全國450個血吸蟲病流行縣(市、地)已有337個達到消除标準,98個達到傳播阻斷标準,15個達到傳播控制标準,目前正加速推進全面消除血吸蟲病進程。
同濟醫學濟人濟世濟天下,近百年來基礎醫學多門學科的先輩們在血防科研上作出過諸多重要貢獻。本文重讀曆史文獻,緬懷先輩們科技救國、甘于奉獻,在血防科研中取得的豐功偉績。
1930-1940年代,撥開迷霧
早在1930年代,血防先驅李賦京、姚永政教授在國内首開現場調查之先河,在發現血吸蟲病新疫區及釘螺新種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李賦京1928年從德國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回國,入職當時新成立的“中央衛生試驗所”病理科即開始釘螺生物學研究。1928-1930年陳方之、李賦京帶隊首次對江浙一帶進行了曆時三年血吸蟲病與釘螺的詳細缜密的現場實地調查,取得第一手資料,提出“避尾蚴、殺蟲卵、滅釘螺”預防為主的血防理念。李賦京教授是中國釘螺學系統研究第一人,他以嘉興釘螺為模本,1930年完成釘螺的解剖學研究、1931年完成釘螺的胎後發育研究,論文分别發表在1932年的中國《科學》雜志上。1936年在安徽歙縣發現釘螺新種,命名為安徽李氏釘螺(OncomelaniaanhuiensisliiLi,1936)。1930-1940年代,李賦京教授在繁忙的醫學教育工作之餘常到流行區現場研究釘螺。1948年《中華醫學雜志》刊登李賦京著《中國之日本住血吸蟲病及其管制》。
1933年,浙江開化血吸蟲病極其嚴重,當時的“中央衛生設施實驗處”派遣寄生蟲學系主任姚永政教授及甘懷傑醫師赴該地,設立首個“中央防治血吸蟲病工作隊”。1934年姚永政首次報告了浙江開化人群血吸蟲病感染率、釘螺感染率,并證實牛、犬為動物保蟲宿主;1935年報告了江蘇鎮江士兵血吸蟲病感染率及當地釘螺陽性率;1936年報告在江蘇宜興發現血吸蟲病人并現場調查釘螺陽性率。1938年夏,姚永政受國聯防疫團和廣西南甯防疫處邀請,赴廣西賓陽縣王靈鄉實地調查,确認廣西地區有血吸蟲病流行并發現釘螺為一新種,被國際專家命名為姚氏釘螺(OncomelaniayaoiBartsch,1939)。1945年首次報告四川彭縣兒童血吸蟲病感染率及當地釘螺陽性率。
李賦京、姚永政教授的早期研究為我國控制和消滅血吸蟲病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科學依據。


李賦京著《釘螺的解剖》配圖。1932年。

姚永政教授研究團隊在賓陽縣王靈鄉孳生地采集釘螺。1938年。
1949-1950年,軍民攜手送瘟神
1949—1950年滬郊解放軍發生大規模血吸蟲急性感染,姚永政、楊述祖、李賦京等同濟大學醫學院教授積極投入救治工作,姚永政擔任檢驗顧問。同濟成立了262人組成的防治中隊,赴江蘇太倉對口支援20軍58師。88858cc永利官网參加過此防治工作的有:馮新為(免疫學系,時附屬醫院内科醫生)、陸素筠(寄生蟲學教研室)、劉恭植(微生物學教研室)、周開渠(組胚學教研室)、何善述(生化教研室,時大三學生)、單亞麗(寄生蟲學教研室、時大三學生)。在他們的努力下疫情很快得到控制,從而保證了部隊官兵的健康和戰鬥力。

何善述(時大三學生,後生化教研室)所在的第二分隊第八小組合影。1950年。

陸素筠(時寄生蟲學館助教)所在的十六小組合影。1950年。
病理、藥理、生理、解剖、組胚、寄生蟲,多學科助力臨床救治
楊述祖教授于1931-1942年在“上海自然科學研究所”研究寄生蟲病病理學,是我國寄生蟲病病理學開創者。在1949-1950年滬郊血吸蟲病防治委員會編印、陳毅題寫書名的《血吸蟲病防治手冊》中,楊述祖編寫病理學章節。1950年,楊述祖、武忠弼教授發表了《酒石酸銻鉀中毒症之病理變化》,從病理變化角度探讨了中毒症機制,為臨床改進治療方案提供了依據。1956年開始楊述祖任全國血吸蟲病研究委員會委員。1964年楊述祖、吳明明發表《急性日本血吸蟲病的病理變化------從病理形态所見探讨發病機制》,提出急性血吸蟲病病變的發生機制,除了蟲體的代謝産物和毛蚴頭腺分泌物對機體可發揮破壞細胞的作用外,與此等物質特别是毛蚴頭腺分泌物作為抗原所引起的患者機體反應性增高和局部組織過敏反應的發生密切相關。
1957年,武忠弼教授發明了從小鼠尾靜脈注入血吸蟲卵以觀察蟲卵進入肺組織後自始至終不同時間段引起病變的發展進程,發表了《小白鼠肺組織内人工注入的血吸蟲卵所引起的病變》,觀察到蟲卵結節的形成過程。該實驗方法後被國内外學者廣泛采用成為國際上研究血吸蟲病免疫病理學的經典方法。1964年武教授再次運用這一方法,以家兔實驗對象深入研究了血吸蟲病的發病機制,并發表了相關論文《日本血吸蟲所緻病變發病機制的實驗研究》。1987年武教授指導博士生徐玉會對血吸蟲病的發病機制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并發表了《日本血吸蟲病肝髒病變機理的實驗病理學研究》。

主席台左1:武忠弼教授。石佑恩教授編導的科教影片《血吸蟲病》劇照,1978年。
上世紀50年代,酒石酸銻鉀是治療血吸蟲病的主要藥物,但該藥由于療程長、毒性大,臨床應用具有一定的風險。時任全國血吸蟲病研究委員會委員的呂富華教授領導藥理教研室同仁開展了銻劑治療血吸蟲病的藥理學研究。1956年,方達超、張覃沐、呂富華發表《甲狀腺切除及抗甲狀腺藥物對銻劑毒性的影響》;1957年,李敦周,方達超,呂富華發表《磷酸鹽緩沖液,血清及全血對酒石酸銻鉀刺激性的影響以及酒石酸銻鉀與酒石酸銻鈉刺激性的比較》;方達超,李敦周,呂富華發表《氯苯駢噻嗪對酒石酸銻鉀毒性及催吐作用的影響》;1958年李敦周,方達超,呂富華發表《右旋醣酐與PERISTON對酒石酸銻鉀毒性、刺激性及吸收速度的影響》;1966年,郭兆貴,方達超,呂富華發表《酒石酸銻鉀對貓心乳頭肌某些基本特性的影響》。以上研究成果為指導臨床安全使用銻劑治療血吸蟲病提供了科學依據。
1975年5月,抗血吸蟲病新藥硝硫氰胺(代号7505)在國内仿制成功,武漢醫學院承擔臨床試治,基礎醫學寄生蟲、病理、藥理、生理、解剖、組胚多學科承擔臨床前期的實驗研究。1976-1982年間在湖北省等地用硝硫氰胺治療血吸蟲病人350餘萬例以及大量病牛,大幅度較低了疫情,減少了傳染源。88858cc永利官网各學科完成的研究有:1.寄生蟲學教研室《“7505”治療動物血吸蟲病的研究----治療效果和毒性試驗》;2.寄生蟲學教研室《硝硫氰胺對動物體内血吸蟲的作用機理》;3.彭慶廉(組胚)《3H-硝硫氰胺在血吸蟲體内分布的放射自顯影的研究》;4.楊焜(生理)《毒性劑量硝硫氰胺抑制心肌收縮機制的初步分析》;5.楊焜(生理)、王漢章、吳振英、張曉漢《硝硫氰胺對貓心血管系統急性毒性影響的機理分析》;6.李少如(生理)、曾敬添、李之望《硝硫氰胺對蟾蜍心室肌細胞動作電位的影響》;7.李之望(生理)、曾敬添、李少如《硝硫氰胺和酒石酸銻鉀對離體蟾蜍心電圖的影響》;8.褚連仲(病理)、武忠弼《硝硫氰胺對實驗動物肝髒損害的病理形态觀察》;9.阮幼冰(病理)、武忠弼《硝硫氰胺對實驗動物肝髒損害的電子顯微鏡觀察》;10.武忠弼(病理)《硝硫氰胺對人肝細胞超微結構的影響----兼論黃疸的發生機理》;11.人體解剖學教研室、寄生蟲學教研室《硝硫氰胺對感染血吸蟲的小鼠肝髒組織化學的變化》;12.熊希凱(解剖)、鄭達人、洪子聰,鄧德忠、張豔、胡崇家、賈菊芳,程紹瑜,冷大毛《硝硫氰胺(7505)對小鼠肝髒影響的組織化學觀察》;13.褚連仲(病理)、武忠弼、顧寄真、張東紳、陳善金《治療劑量硝硫氰胺對肝細胞的超微結構的損害》;14.褚連仲(病理)、宋光放、陳其武、顧寄真《硝硫氰胺治療晚期日本血吸蟲病一例屍檢報告》。
1978年,抗血吸蟲新藥吡喹酮在國内合成成功,88858cc永利官网各學科完成的研究有:1.陳兆浚(寄生蟲)、胡文秀《吡喹酮抗小鼠體内日本血吸蟲作用的研究》;2.熊希凱(解剖)、張豔、陳兆浚、魏德祥《吡喹酮抗日本血吸蟲機理的研究----血吸蟲體組織化學變化的觀察》;3.褚連仲(病理)、武忠弼、顧寄真、陳善金、張東紳《治療劑量吡喹酮對人肝細胞影響的光學和電子顯微鏡觀察》。

88858cc永利官网學生釘螺現場實習。1970年代。(雷家慧副教授供圖)

88858cc永利官网學生血吸蟲病現場實習,為血吸蟲病人做體格檢查。1970年代。(雷家慧副教授供圖)

88858cc永利官网學生釘螺現場實習,馬家骅教授講解。1980年代。(雷家慧副教授供圖)
預防為主,消滅釘螺
李賦京教授博學多才,講授過病理學、解剖學、寄生蟲學、組織胚胎學等多門學科,擔任教務領導工作,擅長繪圖,始終以釘螺為研究方向。釘螺是血吸蟲病中間宿主,消滅釘螺意義重大。1954年11月,省衛生廳聘任李賦京、姚永政教授為省血吸蟲病防治委員會委員。12月,李賦京、魏德祥等人組成釘螺研究組,李任組長。此前研究組已于1953年11月開始選黃陂縣什仔湖為實驗區,進行釘螺生态規律的研究。
武漢市郊及其周邊縣是血吸蟲病重疫區,屬于湖沼型疫區,其特點是湖區異常遼闊,釘螺分布面廣,每年夏澇冬陸更加大了滅螺難度。我國80%的疫區屬于湖沼型,開展湖沼地區滅螺實驗意義重大。李賦京、魏德祥等人分析了湖沼型疫區内有不同類型的地勢地形區域,開展多種類型的滅螺實驗:市郊姑嫂樹張公堤外、黃岡縣花園鄉,為“臨湖平原”滅螺實驗區;黃陂縣橫店區向店鄉為“湖汊型”滅螺實驗區;陽新縣十裡湖為“荒洲型”滅螺實驗區。實驗證明,湖沼型地區結合農業生産,采用圍墾的方法,去除釘螺賴以生存的水、草、土壤三要素,既消滅了釘螺又能提高農業産量。
1956年88858cc永利官网模拟釘螺孳生環境在校内建設了一個研究釘螺的小基地,李賦京教授在繁忙的教學和行政工作之餘在這裡研究釘螺或赴疫區現場研究。1956年5月間,李賦京、張求精赴江陵、潛江實地調查,寫出了《荊州專區江陵縣資市和潛江縣新生鄉有關血吸蟲病兩管一滅和個人防護的技術檢查總結報告》,省委批示轉發。同年,李賦京著《釘螺的解剖和比較解剖》出版發行。1957年,李賦京任血吸蟲病防治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1958-1959年,李賦京赴漢川從事血防基層工作并開展滅螺研究。1960-1966年,李賦京深入基層,帶領血防隊伍,在新洲、陽新等重疫區帶開展消滅血吸蟲病的實踐,為當地血防工作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研究釘螺小基地。溫少曼繪畫,1976年10月。(同濟醫學院院史研究會陳英漢副會長供圖)

研究釘螺小基地内景,左:韓家俊主任技師。1960年代。

李賦京(中排左1)在新洲縣指導血防工作,縣第3血防組合影,中排右3胡登焜(組胚)。1960年代初。(李昊處長生前供圖)

一次野外作業的間隙,同事寫給李賦京一首小詩:“李教授六十有六,随同查螺,背日湖邊卧,溝邊捉釘螺,哪顧身衰老,唯望人康樂”。1966年。(李昊處長生前供圖)

1950-1960年代,武漢醫學院在陽新縣疫區設“武漢醫學院工作隊”。1965.10.26~11.7唐哲院長帶隊赴陽新縣血吸蟲病疫區調研,時李賦京在陽新縣蹲點。二排左起:1楊述祖(病理)、2朱師墨、3章元瑾、4楊晟(生理)、5唐哲、6郭欣、7姚永政(寄生蟲)、8于光元、9李賦京(組胚)、10梁之彥(生化)、11呂富華(藥理),後排左起:4胡登焜(組胚)。(李昊處長生前供圖)
魏德祥教授于1950年代初期開始深入現場研究消滅血吸蟲病,于1956年發表《黃岡縣花園鄉修堤築壩蓄洪墾殖對血吸蟲病的作用的調查報告》,提出“水利是尖兵,農業是主軍,衛生是參謀,防洪增産滅釘螺”。1957-1960年間,魏教授通過現場調查研究提出和推廣了堵湖汊、墾植滅螺、蓄水養殖滅螺、消滅釘螺特殊孳生地,為湖沼地區特别是湖北省湖沼地區廣大農村消滅血吸蟲病、發展生産做出了重要貢獻。根據這些經驗,1960-1970年代湖北省87%的血吸蟲病流行區基本消滅了血吸蟲病。
1980年代初,魏教授承接中央血防部門下達的“江湖洲灘消滅血吸蟲病對策研究”課題,經常深入到應城、公安、石首、監利、江陵等縣江湖洲灘血吸蟲病流行區進行調查研究,領導湖北省江湖洲灘消滅血吸蟲病對策技術指導組(任組長)的工作,防治成效顯著,取得的經驗在全省得到了大力推廣應用。
1984年魏德祥教授發表《江湖洲灘消滅血吸蟲病對策刍議》,提出“春末夏初滅釘螺,秋末冬初治病人(畜)”消滅傳染源、“釘螺無害化”、“血防系統工程學”等理念,強調按最優化對策辦事,多部門協調,持續進行,形成良性循環,将疫情由控制、下降,直到最終消滅。
1980年代後期,魏德祥教授開展“七五”攻關課題“江湖洲灘地區消滅血吸蟲病對策研究”,不顧年老體衰繼續在疫區奔波。1989年他身患重病仍堅持工作,直到1990年5月逝世。

魏德祥教授為血防人員講課。1980年代。
百年接力送瘟神
1989年夏秋季節,武漢市楊園街道爆發大規模急感。寄生蟲學教研室全體同仁在保證教學不受影響的前提下,加入血防隊伍,不分晝夜、節假日,每天乘輪渡往返到達現場緊急為居民糞檢普查,曆時一個月,查出1604名居民感染血吸蟲,使患者得到了及時的治療。
1980年代開始,随着血吸蟲病疫情的變化、生命科學的新進展,血吸蟲病的防治遇到新情況、新問題,研究領域更深、更廣。因篇幅有限,僅列舉研究方向:石佑恩教授“血吸蟲病免疫學與疫苗研究”,唐超教授“血吸蟲病醫學地理學”,李雍龍教授“城市和洲垸型地區血吸蟲病流行病學及對策研究”和“血吸蟲病免疫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何昌浩教授“釘螺生态與滅螺研究”,牛安歐教授“血吸蟲分子生物學研究”,姜昌富副教授“血吸蟲病免疫診斷研究”、劉文琪教授的“血吸蟲病免疫學研究”、雷家慧副教授“血吸蟲病免疫診斷研究”、王婷副教授“血吸蟲與宿主互作”和“血吸蟲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等。
2000年10月16-22日第六屆、2004年10月11-15日第八屆國際血吸蟲與血吸蟲病學術交流會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舉行。由于李雍龍教授與德國海德堡大學Andreas Ruppel教授的長期合作關系及其在國際血吸蟲病學界的影響力,使得兩屆會議在本院成功召開。

石佑恩教授(前排左3)、魏德祥教授(前排右3)陪同副市長高順齡與外國專家在疫區考察。

第八屆國際血吸蟲病研讨會在我校召開,與會代表來自6個國家,22所大學,7所研究所。2004年。(李雍龍教授供圖)

晚期血吸蟲病外科治療開創者裘法祖院士會見與會代表。2004年。(李雍龍教授供圖)
2018年,為紀念毛主席《送瘟神詩二首》發表60周年,中華預防醫學會組織尋找“全國血防先驅”活動,經尋找和推薦,專家組評議、指導組審定,授予李賦京“全國血防先驅”稱号,授予姚永政、魏德祥“全國血防先驅提名”稱号。
華科大同濟88858cc永利官网的血防科研史,是同濟人響應國家健康戰略重大決策,以實現廣大人民群衆的健康福祉為目标而努力奮鬥的曆史。這裡名師雲集,一代代學者百年接力,攻堅克難,為送走血吸蟲瘟神作出了重要貢獻。
(承蒙李雍龍教授審閱、修改本文,謹此緻謝!)
作者:方正明,基礎醫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